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你,在哪里“存在”着?——囤积者的窘境
来源:    上传时间:2021-06-18

还记得徐峥主演的电影《囧妈》的情节吗?


老妈去遥远的俄罗斯参加演出,坐火车带了林林总总几乎半个厨房的东西,电饭锅,吹风机,米,小西红柿,应有尽有。电影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但现实中却还真的有类似的情况,你的身边也许就有。


01

患上了“囤积症”的他们


故事1:


以前同楼的邻居,精英人士,生活优越,啥也不缺,爹妈过来住,结果没住几天就被邻居劝回老家了,因为太可怕了,老太太整天往家里捡东西,破木头,烂轮胎,旧衣服,各种玻璃瓶子罐子更是往家成桶地搬。


北京的房子挺贵的,这些东西占半间屋子,又开始占楼道,主要是又脏又臭。实在无法忍受,只好让爹妈打道回府,女儿把那些破烂全扔了。


故事2:


我的另一个朋友,她弟弟,其实工资也不多,但发疯一般往家里囤东西,成箱的洗衣液,成摞的饮料,矿泉水,还有数不清的酱油醋,几年都用不完。


故事3:


这个故事就是我老爸老妈了,几十年前的歪了底儿的破铝锅,十几年前的旧衣裤,用了好几年的看不出颜色的抹布。还有各种各样的老式的,被套啊,床单啊塞满了衣柜。


我甚至想起来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妈他们单位发了的一套餐具瓷器,说等着我结婚时候留着用,还有我本人三岁以前用的小饭桌,可能是前几年我和我妹都生完养大孩子了确定不会再用上了才丢掉。


除了物品方面的囤积,更有新闻揭示过流浪猫狗的囤积,与救助动物的公益组织总是尽量鼓励民众领养不同,流浪动物囤积症典型的表现是不允许别人带走领养他们的动物,哪怕因为无法照看每一只而造成动物死亡。


其实,我发现还有一种隐秘的囤积症,就是“爱情”囤积症,这样的人总是拥有一段段廉价的爱情或者同时交往着多个恋爱对象。


是的,他们多多少少患上了囤积病或囤积症:


(英文:Compulsive hoarding,或强迫性囤积症、病态性囤积症、弃置恐惧症)是一种有过度性地收购或收集物件的病症,即使是不值钱、有危险性或不卫生的物品。强迫性囤积病患者所聚集的物件会干扰或损害到患者及身边的人生活上的流动性和基本活动。


02

“囤积症”

是自我存在的“溢出”


囤积症是怎么回事儿呢?这不得不谈到“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国哲学家萨特在著名的花神咖啡馆里完成了《存在与虚无》一书。


当年,萨特坐在花神咖啡馆里,从对比服务员和杯子的异同中,悟出了人和物品的本质不同在于一个人是可以随角色而改变的,服务员下了班就不再是服务员,而是转换为家里人角色。但杯子没有意识支配,它不能改变自己,它只能是个具备容器功能的杯子。


而人并没有什么预定的本质,人的存在原本就是虚无,它的本质是“有待形成”的,只有当有什么内容填充进来之后,人才会获得自己的本质。就好像一个杯子里只有倒进了什么东西,我们才能说它是一杯水、一杯牛奶或者一杯咖啡,人也是这样,只有填充进了什么东西,才会获得自己的本质。这就是“存在就是虚无”这句名言的含义。


萨特把物的那种被决定的、不能改变的存在,叫做“自在”的存在。把人的这种“有待形成”的、不固定的存在,叫做“自为”(二声,成为的为)的存在,就是自己“为自己”而存在。


为了“为自己”的存在,我们总是需要去填满自己的虚无,去获得某种本质。所以我们看到,人总是要去占有某种东西。占有包包,衣服,占有各种物质名相,还有占有他人——甚至以爱的名义。


适度的占有使我们生活有意义,有动力。过度的强迫性的占有则是一种病态,而占有囤积症里面定义的那些低价值,无价值,负价值的东西更是一种低自尊感的病态占有。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说,本应是“物品”而存在的东西却“共生”于自己的本体。而本该独立而结实的“自我”却不得不附着在这些物品上才得以缓解由于自我不存在所引发的空虚而引发的焦虑。物品是人的衍生物,延伸物,人想通过占有物去获得确定性,但有限的、固定不变的东西没有办法填满无限的可能性。


用萨特的哲学术语来说,就是我们的“存在结构会溢出(我们)所占有的对象”。这就造成了过度虚无感的人就可能会有囤积症的行为,且往往是强迫的不能停止的。


03

转“虚无”为“自我”进而“无我”,

流动而不成为


那么怎么样治疗囤积症呢?


大家一定知道这样的一个冥想的功课就是静坐的时候让头脑里的思绪来了走了来了走了,就好像上车下车一样,不去固着,不去分析,不去评判,这就是让情绪流动。意思是让一切心灵过程自然流动,而不去将其中的某些东西认同为“我”。


如果“自我”很虚弱,很无聊和空洞,就极其容易被来来往往的各种情绪,意识物所“占有”,而如果“自我”这个本体的容器即结实又富有弹性,就不容易被占据,被异化。


再高一层的境界是,连这个自我的容器,这个弹性而坚实的自我的容器都不必存在。及无需“自为”的存在,也就是连萨特老人家所说的存在主义的存在都不存在,这就是到了一个高一层的无我境界。连“我”都不存在了,还到哪里去受伤害,还到哪里去感受无聊与焦虑呢?


无我是个太高的境界,在去往无我的过程中,必须得先“有我”,囤积症的根本改变不妨先去找回那个弹性而结实的自我的容器,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写的一本书叫做《断舍离》。


这本书给人们提供的是一套整理归纳清理物品,清理心灵的负面意识的方法。像开篇讲的三个故事,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小的时候都经历过严重的匮乏感的生命事件,物质匮乏或者精神匮乏(朋友弟弟妈位是总被父亲批评,一无是处)。如果必要,可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Copyright 2021 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710-3591827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邮编:4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