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院
心理团体辅导
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逐梦空间”心理工作站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不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建设,教师教育学院于2025年3月26至27日,在16栋2楼“逐梦空间”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活动。
学院依托教育中心专业心理学博士队伍,积极举办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和团体辅导,本次活动邀请了学院两位心理学博士全程参与指导,通过现场情境模拟、团队协作等互动形式,帮助学生深化自我觉察能力,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在沉浸式体验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
“认知——协作——信任”成长体系
3月26日,雷玉菊博士通过五大沉浸式游戏体验模块,构建起“认知——协作——信任”三维成长体系。
活动以经典破冰游戏“松鼠与大树”启动社交引擎,通过动态重组机制打破人际隔阂,迅速形成团队凝聚力。随后的“成长蜕变之旅”通过三阶段角色扮演,让参与者在竞争与合作中体验成长轨迹,在挫折体验中激发自我发展与反思。

“心有千千结”环节,大家手拉手结成“人结”,通过默契配合解开错综复杂的缠绕,在协作中感受团队智慧的力量,将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团队沟通模型,有效提升群体问题解决能力。

艺术治疗环节“我的自画像”采用非言语表达技术,为个体提供潜意识投射平台,促进深层次自我认知与共情理解。压轴的“信任之旅”通过感官剥夺实验,构建起基于非语言沟通的信任关系模型,增强大家的人际安全感与情感联结。

总结
整场活动实现了从破冰融合到深度信任的渐进式心理建设,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压力调适与情感表达的科学方法,为同学们提供了可迁移的社交技能与情绪释放方式。
“破冰—赋能—疗愈”三个阶段
3月27日,胡在珊博士通过“破冰—赋能—疗愈”三个阶段,以“轻松游戏 + 深度交流”为主线,构建起温馨的心灵联结空间。

开场“大风吹”游戏以快速反应活跃气氛,参与者在指令驱动下完成位置重组,在欢声笑语中迅速拉近彼此距离。故事接龙环节则通过集体创作激发想象力,同学们接力编织出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展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守护者游戏”行动中,大家通过随机抽取身份卡默默关注守护对象,这种无声的关怀既传递温暖又培养责任感。“捏肩捶背”按摩互动让肢体接触成为情感纽带,同学们在相互放松中卸下防备。

最后“烦恼漂流瓶”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匿名写下的自己的困惑通过集体讨论和老师专业解答,在分享中获得共鸣与疏导。整场活动通过游戏化设计,让参与者在笑声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互助中体验支持与被支持的力量,为大家提供了有效的情绪疏导与社交实践平台。
总结
此次心理团体辅导成效显著,不仅帮助参与者释放压力增强抗压能力,还助力其拓展了社交圈,收获了珍贵的友谊,营造出温暖、互助的氛围。
— END —
供稿|教育学院心理工作站
排版|许文静
复审|耿萤
终审|林辰 张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