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心理恐慌冷处理
来源: 校心健部    上传时间:2014-03-04

焦虑的心理会传染
      正如德国精神病学专家Gebsattel所说: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一定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我们去应聘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第一次和心爱的人约会、在一个重要的场合中当众表演等等,都会有焦虑有不安,适度的焦虑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出色,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引起行为的偏差。
  那么什么又是“从众”呢?从众的概念就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抱有从众心理的人往往是没主见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不自信,心里没底,不知道该不该跟风,既然大家都跟了,一定有它的道理,索性我也不浪费脑细胞了,先冲上去再说吧……为什么会没主见呢?因为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看到的都是现象,不会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必然心生恐惧。因为内心充满了恐惧,必然害怕尴尬、害怕嘲笑、害怕落伍……于是就出现了盲目从众的各种现象。
科学认知焦虑降到最低 
      那么,当危机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呢?心理学家拉扎鲁斯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人们在面对任何一个事件时,对这件客观事件的认知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我们焦虑程度的高低。比如:一位熟练的汽车司机,驾驶在路况复杂崎岖的山路上,他并不会焦虑紧张,因为他知道这种状况是可控的,也有相当的自信可以控制好局面;而车中的乘客却相当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局面很难控制,也不抱乐观态度,体验到了恐慌的压力。
  所以当我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首先不要盲目恐慌,更不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讹传讹,胡乱从众随大流,人为制造恐慌紧张气氛。我们想要冷静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甚至灾难事件,在平时就应多学习、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逃生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和消除我们对未知情况的恐惧。
  在对局面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时,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系统,提高自信心,增强面对灾难的勇气也是相当必要的。如寻找亲人好友的帮助,让自己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不会感到孤独无援;积极寻求社会力量支持,相信国家和政府及一切群体力量,在得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后,人们会提高抗压抗灾能力,用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很多自然界的不可抗力。
  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唯有积极乐观地对待自己的人生,我们才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璀璨。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我们就有能力、有权利、有资格、也更有义务让自己成功快乐,这样,当我们面对灾难时,我们一定会变得更坚强!                                                                                                         消除恐慌的心理疗法 
      恐慌心理,是指人们在面对想象或现实的威胁时所产生的特定心理反应。它有个体性恐慌与群体性恐慌之分。在危机事件中,人们不合理与不合作的行为反应,就是典型的群体性恐慌的心理表现。个体性的恐慌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治疗:
  疏泄释放法:把不平的、委屈的、义愤的事情,坦诚地说出来或者痛哭一场或大叫一顿,以求得亲朋好友的劝慰和帮助,这样可以使不快减轻,以至烟消雾散。
  理喻法:即用理智战胜情绪上的困扰。在评价自己时,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要正视现实。
  意识控制法:即以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意志抵御负性情绪的产生。如在面临不幸时,不逃避,不埋怨,锻炼耐受性,要树立信心,以面对现实,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看待问题,坚信前景是美好的。
  精神转移法:负性情绪可以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强烈的兴奋灶,此时可以用新的刺激在大脑皮层建立另一个兴奋灶,以削弱或抑制原有的兴奋灶。
  精神升华法:这是把负性情绪转变为有自我价值的行动中来,积极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即产生化悲痛为力量、化愤怒为动力的行动。
  改变认知法:改变错误的认知方法,不要把问题看得太复杂,太悲观。遇到困难挫折时,学会两分法看问题或换位思考问题,也要学会上下左右看问题,以减少自己的固执思维。此外,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向他人学习处理各种应激事件的方法,克服自我的暗示性或他人的感染性,增强对困难和挫折的应对能力。

Copyright 2021 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710-3591827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邮编:4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