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并不存在那么深的矛盾:积极情绪促使自身向着更好去改变,它会让人有创造性,有效率,更有心理资源,弹性,健康长寿;另一方面,消极情绪则经常被不必要的压力或过分注意的事所引发,以防止产生过多不良结果。
就我而言,我所理解的人生四大首要目标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它们分别是:获得幸福和积极情绪;竭尽全力的成功;生活的意义或者目标;完整的人际关系。
尽管这些目标有可能达到平衡,并且它们没必要和其他三个争的头破血流,但很多时候达成一个目标还是需要另一个或其他几个做出必要的牺牲。
如此来看,对每个人来说,幸福和好情绪总体上是并不是生命的全部精华,还有其他的目标值得我们追求,我们要获得平衡和谐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第一遍阅读托德的博文,里面说幸福和积极情绪并不是唯一行事的准则,我不由点头称是。他讨论了对日常(消极)情绪的需求,并说了为什么那些高期待的人说着并不焦虑,最终却变得更加焦虑。全是金玉良言。
更深入来看,他引用了一个研究说明了大量的时间中人们会有意地给积极情绪泼冷水,或者会增强、维持消极的情绪。
但是,从他的观点延伸来看,实际上有时你达成目标的需要或做什么有意义的事,通过这种方式能带来短暂的快乐。假定我们实际上需要去达成这个目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有意无意的给消极情绪添一把火。
从一开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就不是一条线的两端,互为对立面,亦不是分开之后能单独解释的。因此,及时从欢乐的活动中分离出来便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才有机会避免突如其来的不幸事件或者一个消极结果。
相似的,人们会倾向于增强或维持消极情绪,可能是因为由此能避免适应某种模式的情感模式,使其维持在健康的水平上。或者说,如果维持在太高的情绪上,人可能会无法适应。尽管感觉到悲伤失落,但这其实很自然,但如果想要通过陷入其中而促使自己的观念变得更加现实、客观,这似乎就不太正常了。至少我不知道是否有相关研究声称人们会主动有意识地想要停留在消极的状态去增强行动力。尽管做情感控制的研究可能是一个好主意,但它还是必须在多年积累下的大量文献中总结出负面的情绪能帮助我们取得平衡。
就像例子中,托德会相信在与陌生人对峙或谈判时有意的生气也许会更好(并且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都有不错的效果)。健康和这样做其他消极的结果被留在脑海里。
尽管我完全同意一个人需要去成为一个完全的存在,并有成为人的证明——有追求舒适和安逸的情绪诉求和兴趣点。因此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并不存在那么深的矛盾:积极情绪促使自身向着更好去改变,它会让人有创造性,有效率,更有心理资源,弹性,健康长寿;另一方面,消极情绪则经常被不必要的压力或过分注意的事所引发,以防止产生过多不良结果。并且这里还有一个东西方传统文化导致的差异(比如在愤怒管理方面)。
对我来说,通过主动增加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交互作用,至少7次积极和1次消极的情绪交互作用时会有效果。我知道这个比率可能已经受到挑战,有研究发现,在团队中有太多的多余交互以及那些效果不够或者更严重的交互作用也会导致较低的效率,但是如果一个人牺牲一点效率,而去做更好的互动形成积极情绪氛围,那我肯定会去这样做。
有时,生活中人们还会产生一个阻碍积极性的后坐力,好像太强的积极性是一件坏事。我们需要看到证据,以证明过于幸福会不会杀人,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太多的悲伤和愤怒确实会!(来源于: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