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起”的心理一般要追溯到原生家庭。小时候当你向父母提出需求时,需求若没有被充分回应或重视,你会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往往也不会主动提需求,你怕再度被拒绝。或者是,父母虽然实质上满足了你的需求,却跟你念叨他们的各种付出。孩子们会自发地产生愧疚心理,以后也会尽可能地不给爸妈添麻烦。这类小孩虽然很懂事,但懂事的小孩其实特别孤独。他们会觉得自己像是被一个玻璃罩子盖住了,虽然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却无法走出去,别人也进不来。
这里我想提一下我的前任 S 小姐,她是个特别"受得起"的人。彼时我们常有的矛盾是,每次出门打车时,她还没有准备好就开始叫车,常常会让出租车师傅等上十来分钟。而我则每次都对师傅特别过意不去。后来去她家作客,和她妈妈一聊我也便理解了:她从小是个被爱充分满足的孩子。少有的没有被满足时,她也会觉是只是因为自己表达需求时说得不够清楚罢了。这类人自信果敢,会觉得一切都是我值得拥有的。从适应社会的角度来看,受得起的人更懂得主动求助别人,更懂得团队协作,更可以走进别人的生活。
所以,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受不起”的魔咒呢?
某些人不肯麻烦别人是因为,要说出心里诉求、主动求助,他们的内心会有 4 个心理障碍:
对方不行:TA 应该做不来吧?
对方不肯:万一 TA 不肯帮我怎么办?
自己能行:要不我先自己试试?
自己不肯:就是不想欠别人人情。
就像一个漏斗,依次考量的是对方能力、对方意愿、自身能力、自身意愿 4 个要素(次序不重要)。最后能通过整个漏斗的请求寥寥无几。所以要摆脱“受不起”的魔咒,我们要一一剖析、越过这四个心理障碍。
1.心理障碍:对方不行
我们在麻烦别人前,一般会对对方有个初步判定:这件事在对方的能力范畴内吗?万一我跟他索要帮助后他办不到怎么办?会不会让他难堪?然而,你要意识到,你对对方能力可能存在误判。对于朝夕相处的朋友或恋人来说,这个可能性比较小,毕竟知根知底。
但还有两种情形你要额外考虑:
一是人会成长会进步。只要有意愿去改变,提高能力并不难。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希望可以吃上恋人亲手做的一顿美味家常菜,但自从你吃过对方的黑暗料理后可能早已绝望。不过做饭除了天分还可以靠后天努力,指不定 TA 偷偷报了个厨师学校厨艺早已突飞猛进。
二是一个人的能力和资源不局限于其本身,还包括 TA 能撬动的所有关系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还是希望可以吃上一顿美味的家常菜,你的恋人虽然是个黑暗料理师,但说不定 TA 的妈妈手艺了得,只是你不知道。所以不要过早盖棺定论:对方不行。
2.心理障碍:对方不肯
这其实就是单纯地怕被拒绝。你有没有想过:If you don't ask, the answer's always NO.就算对方回答 Yes 的可能性非常低,但问一下看看又不会死,只有可能更好没可能更坏,这其实是 no-regret move。而且你对对方态度也可能存在误判。
一是有的人平日嘴上说的No和实际上的No不一样,两者中间往往有个缓冲带。人们总会习惯性地给自己一个缓冲区间,好让自己有更多的议价筹码。
二是每一个态度都要基于一个特定前提,如果你改变了前提条件,说不定也可以改变对方态度。Again,你依旧希望可以吃上对方做的一顿家常菜,不过有次聊天时,对方随口提了一句:我不大喜欢下厨房,油烟那么大很容易就变成黄脸婆啦,而且我不喜欢洗碗。以你之后就一直没有提过这个请求——因为你假定了对方的态度。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可以改变先提条件——比如给对方买一个超级大功率的抽油烟机,让厨房环境变得更好?或者你可以提供一个对方想要的交换条件(比如所有的碗筷都你包了,而且之后一周的家务都由你负责)?
所以不要过早盖棺定论“对方不肯”。
3.心理障碍:自己能行
很多人不愿意让别人帮忙,只是不想当伸手党。既然我自己做的来,为什么还要别人帮我?
我在《努力的陷阱》一文中提到过,术业有专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资源禀赋。扬长避短,把自己不擅长的外包给其他团队成员或第三方,其实可以事半功倍。还是我前老板的例子,他的创业项目时不时会有需要应酬搞关系的场合。他坦率道:这方面我确实不喜欢,虽然说硬要我上我也不是做不来,但我团队里头有人天生就擅长做这一块,而且他也喜欢做。花同样的精力,他可以带来10分效果,我可能只能带来3分,自然是他更适合做这个事情。我就专心做好产品就好了。试想一下,同样是做一顿饭,对方是个超级大厨,半小时就能备好一桌满汉全席。虽然你也在厨师学校苦练过,可能在厨房忙活个两三个小时也可以做出同样一桌菜。但很明显对方更适合做这个事,你就安心打下手刷刷碗好了。自己做得来也不一定要自己做。
4.心理障碍:自己不肯
有这种心理的朋友,本质上只是担心索取会有相应代价。这其实是由互惠心理引起的。以前我在 一篇文章 里提到过,互惠的本质是一种社会规则: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往往倾向于用同样的方式去回馈。互惠心理很正常,但对于程皓们来说,他们通常低估了自我价值,所以会很怕自己未来“还不起”这个人情。这种心态跟那些怕自己会过度消费、怕自己未来的收入还不起账单、所以不办信用卡的人是一样的——本质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不要担心负债,合理负债有时候反而可以让你发展得更好——在银行办理信用卡、贷款的过程,其实是你在“养信用”。只要按时还款,你便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评分,未来等到你要买房买车需要大额贷款时,也比较有可能拿到比较好的额度跟利率优惠。两个收入资产都差不多的贷款申请用户,一个有着很好的还款记录,一个之前从来没有借过钱,银行一般会倾向于把钱借给前者。对于公司发展也是,合理负债可以促进资金流通,有利于企业扩大规模发展。情感方面亦然,人情也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升华,何况人情债不会强制要你还本付息。「欠别人人情」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
《蜗居》里头宋思明说过这么个金句:“关系这个东西啊,你就得常动。越动呢就越牵扯不清,越牵扯不清你就烂在锅里。要总是能分得清你我他,生分了。”这次你做饭,下次换我来做呗。一来一往,我们的感情不就愈发扎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