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灵活与心理健康
来源: 壹心理    上传时间:2018-11-20

今天(5月8日)是周六,但女儿要上学,平时6:20之前是一定会起床的,结果今天一觉醒来时是6:45了——还是我喊了她,可是我自己也睡过头了。或许是昨晚睡得晚了些,又或许是思想上松弛的缘故,总之女儿遇到了紧急情形,一睁眼就发出带有哭腔的声音,“你怎么不早点喊我?”我“赔着笑脸”说,“我也刚睡醒啊。”

 

于是她迅速穿衣下床,但嘴里仍然有些怨言,心里仍是有些着急,我们提出:要不爸爸送你去学校吧。但她说还是要坐校车。此时离出门只有10来分钟,对于动作缓慢的她要完成刷牙、洗脸、戴红领巾、上卫生间、吃饭等一系列事情,再加上还免不了与妈妈拌拌嘴,可就真太难了!只见她终于三口并作两口,最后还是顺利出门了。

 

女儿上学后,我与妻子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词——灵活;我们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人在生活中需要学会灵活(不过,我有一点强调:灵活不能演变成毫无原则、毫无要求)。

 

对女儿的这一情形,我想我是能理解的。作为成人的我们,自然可以轻描淡写地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一个8岁的小孩,迟到或者赶不上车,对她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所以她的焦急慌张、发泄不满都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里确实可以灵活应对,比如:①可以由爸爸开车送去学校,②可以饿着肚子去上学,③可以带上几块小面包,④若是迟到了,又有何妨?⑤可以去学校上卫生间(即使是这一点,对现在的女儿来说都有些困难,或者需要突破)。

 

然而,一个8岁的女孩在此情景之下,我们怎么能指望她学会如此灵活呢?我们直到30、40岁才有所顿悟的道理,怎么能期待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就明白并加以运用呢?

 

何谓灵活?一个人能够适应多种情境,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去解决(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生活,去表现自己,此之谓灵活。

 

总是懒惰的人,不妨试试勤快一点,这是灵活;总是勤劳的人,不妨试试偷一下懒,这也是灵活。总是严肃的人,不妨轻松洒脱一点,多一些微笑;总是游戏生活、玩世不恭的人,不妨也有严肃认真的时刻。

 

当父母的,习惯于教育孩子,不妨也听听孩子的话,让孩子体验一下当“别人教育者”的角色,这是当父母的“灵活”。一个硬汉子,偶尔流露出自己的脆弱,这是灵活;一个自律的人,不妨有纵情欢乐、畅饮酣谈的时刻,这也是灵活。

 

在格式塔疗法中,有一种技术叫“倒转技术”,让参与者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这是极有深意的。比如,治疗师可以让过于羞怯和腼腆的人倒转扮演爱表现的人。

 

我记得在我们过去的一个团体中,有个成员只会保持温暖和蔼的态度。我要求她倒转自己的行为模式,成为一个尽可能消极的人。倒转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很快她就能扮演自己新的行为模式并乐在其中了。很快她就能够同时认可并接纳自己的“消极面”与“积极面”了。

 

以上是Gerald Corey教授在书中的描述。他说,“这一技术可能帮助来访者接受那些之前被自己否定的个人特质。”①但我理解到这样做的另一层用意:那就是增加人的心理弹性和包容性,让人尽可能地接受不同的行为模式。

 

是的,灵活就是对已有模式的更改与突破,它体现了人的心理弹性,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重要特征。相反,如果一个人长期固执于一种模式,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孔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是从人格完善和修身伦理的角度作此论述的,与心理学的目标——帮助人们成为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人——可以说是内在吻合的。

 

在我服务过的客户中,有些女性长期纠结于一种半死不活的婚姻中,始终不能自拔,即使老公已经起诉了两次离婚,她仍不肯放手——我为这样的婚姻现状感到揪心——可以说,彼此都造成了相互伤害,只不过其中相对更独立的一方,其内心的害怕会少一点,而更依赖的一方,则会经历更多的害怕与恐惧。

 

说到底,还是人格不灵活、缺乏弹性导致的,所以她需要做的是认清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消除它们,在此基础上增加灵活应变人生的能力。

 

其实,灵活的本质是改变。而改变——哪怕是微小的改变——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未必容易。只有那些勇于成长、不断自我革新的人,改变才会更高频率地发生。

 

我不禁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往事。自从那件事发生后,我对于自己身上的不灵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那大概是2001年的一个夏日,当时我从外面搬回来一张床和一些物品,坐的是中巴车(那时还不怎么时兴包车),把这些物品放到车顶上。当车子开到我家门口附近的一个岔路口时,停下来,我卸了货。

 

但这时离家里还有200多米的路程。我仍需要雇一辆人力三轮车。于是我就在那里等,可是一直等不到,我就继续傻傻地等——不知变通,不做任何的改变——就这样整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具体是怎么回家的,我竟然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的是:当天我对于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懊悔,觉得自己是多么地愚蠢,又是多么地不灵活啊!

 

自那以后,我的灵活性才得以不断增长。而自从踏进心理咨询这一行业之后,我发现自己变得比之前更有弹性、更灵活了。尽管如此,其实我仍然做得不够,有时仍免不了固执,或坚持一些未必值得坚持的东西。

 

在《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一文中,作者把“整合”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他认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极为复杂而多样的,正因为如此,整合被公认为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整合意味着:

 

1.各种心理力量(如欲望、意向、需要、情感、理智等)的平衡;

 

2.稳定的价值尺度,有序的价值系统结构;

 

3.对逆境和挫折的承受能力。②

 

怎么理解这第一点呢?我认为,当一个人能够平衡各种心理力量时,正说明他是灵活的、富于弹性的,他不偏执于任何一点或任何一方面。

 

习惯于微信发文字的人,不妨试试语音;习惯于经常发微信语音的人,不妨试试用文字交流。总拿第一的学生,也不妨让别的同学拿到第—,甘居人后;一个总是喜欢干净的人,不妨允许自己脏乱一点。习惯于读庄重文文学的人,也可以看看吐槽大会;不打游戏的人,可以试着打打游戏——反之亦然。

 

就事业的追求来说,成名成家亦可,不成名不成家亦可,这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灵活”态度。不是吗?

 

生与死,是不是也要灵活应对呢?我想是的。虽然生死乃人生大事,但是到了某种情境下,死亡也是我们需要去灵活应对的。比如,庄子在妻子死后击盆而歌,我觉得:他是活得最灵活、最富有弹性的哲人之一。

 

Copyright 2021 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710-3591827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邮编:4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