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分享与一个有趣的内容,名字对我们的影响,尤其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
先看看这两个问题:
1、乘坐大巴旅行,你已经在车上坐好了等待出发,车上仅剩下两个空座,其中一个就在你旁边。这时一个小哥哥/小姐姐在最后时刻也报名参加本次旅行,他/她通过系统看到了大家的姓名和性别,那么你觉得他/她会想要坐到你旁边吗?
2、参加一次知识竞赛,各位队长在众多报名的参赛者中选择男女各3人进行组队。在队长只知道参赛者姓名和性别的情况下,你觉得他们会更想选择你吗?
这两个问题在后面都会解答哦~
其实今天要说的核心内容是性别化的名字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所谓性别化的名字,就是隐含性别线索的名字,再简单地说就是这个名字一听,就能感觉到是男人的名字或女人的名字。当然,另外一些名字不那么性别化啊,比如刘洋,可男可女,以前好像听人说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认识一个叫刘洋的人呢。
首先得说一个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即人们会倾向于认为男人的能力高,女人的热情高。大致看了下,从2002年到2018年,国内有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该刻板印象的存在。
而人们对性别化名字的感知和对性别的刻板印象是一致的,也就是当看到一个男性化名字时,会觉得这个人能力强,当看到一个女性化的名字时,会觉得这个人热情高。这个很好理解,对吧。看到男性化的名字,自然联想到这是个男人,所以能力强,女性亦然。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现性别和名字性别化的不一致现象,也就是男人有一个女性化的名字,女人有一个男性化的名字。那么当遇到这种不一致情况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即“人—名匹配效应”,是指名字与性别一致的个体能获得更积极的评价,从而更受欢迎,反之,不一致的个体则获得更消极的评价。(这个看上去挺简单,但一不小心就理解错了。我之前就理解错了。)强调一下,当不一致的时候,会增加消极的评价,不会增加积极的评价。
举个例子,想一下:男人取一个女性化的名字,人们对他的评价会是怎么样的?
答案是:人们会觉得他能力比一般人低(增加了消极评价),同时并没有觉得他比一般人更热情(没有增加积极评价)。这下明白了吧!也就是说不一致的时候没什么好处(至少在对能力和热情评价上)。
大致是这个情况:
最后我们说回前面的那两个问题。
2021年国内的一个研究采用的就是前面问大家的那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哥哥/小姐姐会不会想坐到你旁边,另一个是参加知识竞猜队长会不会挑选你组队。)其实看到前面的内容,大家应该能推出结果。
研究显示,在旅行的情境下,大多数人更倾向与热情高的人做搭档。那么这种意愿度是“女人女名字”>“男人男名字”>“男人女名字”>“女人男名字”。
而在任务情境下,大多数人则更倾向与能力高的人做搭档,而且热情似乎还起到了反作用。那么这种意愿度就“男人男名字”>“女人男名字”>“女人女名字”>“男人女名字”。(参照上面的图表,很容易看出来的~)
实际上,名字与性别的匹配度会在很多情境下对人产生影响,因为它很可能带来的是第一手信息,形成的是第一印象。
所以,无论是生活中取名字,还是网络上写昵称,在重要的场合,还是谨慎点好。比如,如果我在网络上遇到个女生,只知道她叫王铁锤,那我应该很难想去和她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