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派是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出现在心理学的摇篮,美国,这也和哲学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作为早期七大心理学派之一,行为主义也是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甚至发展出了后来很多分支理论的庞大派系。
一、
定义: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
这是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进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
【ps:关于这一点,主要指的是早期七大学派中,其实不少学派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出发点就是反对冯特的构造主义学派】
随着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的学派观点不满意,它们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意识那种不可捉摸的东西,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
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
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刺激一反应”这种循环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而由于哲学的发展,又因为自然科学的关系,在这一时间段,出现了近代行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这种行而上学主义的弊端就在于机械性,形而上学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而这种弊端,又恰好印证行为主义在发展的最初过程当中萌芽时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二、
主要理论及相关人物:
【碍于篇幅这里只写出华生的】
人物生平:
约翰·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情绪条件作用和动物心理学。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他还把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动物研究、儿童教养和广告方面。
他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
1.关于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华生认为心理学是纯粹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他认为凡是不可经验的对象都不能作为心理学的对象,主张放弃传统的内省法,放弃所有与意识有关的范畴,诸如感觉、情绪、思维。
在他看来,讨论意识问题无疑属于一种空论,所以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华生所讲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
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a.外显的习惯反应(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b.内隐的习惯反应(思维、态度)
c.外显的遗传反应(抓握、眨眼)
d.内隐的遗传反应(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变化)
华生特别注重有机体对一定刺激情境的整体反应。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以便人们在已知刺激之后,就能预料将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或者当已知反应之后,能够指出有效刺激的性质,从而建立起S—R公式,也就是刺激与反应。
2.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通俗的说就是直接去看,而不借助任何工具和帮助。另一个就是借助仪器的实验法。
条件反射法:举个例子的话就是生物学上的巴普洛夫的狗反射试验。
口头报告法
测验法:就是我们现在广为熟知的各种心理测试和专业心理量表。
3.在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
a.关于感觉的理论
华生从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出发,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用白光反应取代补色视觉,用后效取代后象,用视反应错误取代错觉。
但他实际上并未能脱离传统心理学所讨论的各种问题,把一切对传统心理学的革命降格为文字游戏。可见,由于偏激造成了华生的革命,而恰好因为革命的偏激致使他不能清醒地应用理论,导致了一些徒劳无效的过激行为。
b.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会提到的,甚至一部分人十分认同的环境决定论。
否认遗传的本能行为,认为人的行为类型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
c.关于情绪的理论
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人有三种原始的或基本的情绪:恐惧、愤怒和亲爱。
d.关于思维的理论
思维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即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即思维。
思维是由言语逐渐演变而来的。
他把思维的创造作用解释为:人们将词的反应变来变去,最后得到一种新的反应模型。
人类除了语言形式的思维以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
e.关于人格的理论
在华生的观点中,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也因此,人格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恒定不变的。
4.反对观点&弊端:
这种看起来很新颖实则很冯特的行为主义观点,其实相比于弗洛伊德过分偏爱性学和潜意识理论的体系,要更加致命一丢丢,因为它否定了意识,并且贬低生理和遗传的作用,还否定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尽管华生的行为主义有很多超前的价值:以行为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它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但是不可否认的说,意识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现象之一,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学不能因为它难以研究而回避它、排斥它,而以华生为首的早期行为主义者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中却将它全盘否定。
并且还忽视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贬低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心理学产生了无头脑的倾向,将人的心理活动降低到动物的心理水平,这其实反而是一种背道而驰,或者说违背了最开始的研究初衷。
同时又过于强调外在刺激对行为的意义,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的行为动机,使得人们对行为的理解过于简单。事实上,人的行为不仅受外在刺激的影响,也受个体内在动机的影响。心理学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了解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
个人观点:
行为主义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学派,就像人本主义一样,与其说是单纯的心理学理论学派,不如说是当时社会历史时代的产物,更加囊括了大量的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人文风气。
甚至于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很多平时喜闻乐见的梗:
比如巴甫洛夫的狗、比如斯金纳的鸽子、比如桑代克的猫等等,行为主义与其他学派有点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是很明确的划分了早期行为主义学派、新行为主义学派和新的新行为主义学派的。
所以自然也是要彼此互相对比分析和了解,既相互交融又互相补充。
在写到人文主义的时候,菲尔更多的想说的是,研究老一辈们的理论观点,虽然应该朝前看,但是至少也要回溯到当时,不是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去看过去,而是站在过去为什么他们会那么想的角度去看这些理论观点,然后再回过头以我们自己的时间线去看他们的发展价值和不完善的地方,那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方向。
我是菲尔,愿世界和我爱着你。